全国人大代表刘征:发展智能制造,构筑持久竞争力
智能发展是必由之路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仍在低位徘徊,我国船舶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船舶行业要想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以智能制造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刘征表示,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智能制造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智能制造不是单点改变,而是对船企的更新升级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刘征表示,从源头的设计开始,到施工现场工艺流程的改变,再到打通从设计到生产现场的数据链,要想实现智能制造,船企必须从发展理念到具体方法都作出根本性的转变。2016年,大船集团建设的国内造船企业中首个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通过国家验收,车间内配备了多种智能机器人,同时配有各类数字化自动焊设备,大幅提高了船舶制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对我国船舶行业迈入智能制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过,从完整的流程来看,大船集团还要在智能制造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工作。刘征表示,虽然当前面临的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大船集团仍会继续加大投入开展智能制造工作。在船型研发方面,大船集团也将朝着智能船舶研发的方向稳步迈进,加大在船型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针对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实现健康平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带来了良好的导向效应,为企业减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让我对未来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刘征表示,对船舶行业来说,一方面当前面临着低迷的市场形势,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开展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工作,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船舶行业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放水养鱼”的策略十分重要。因此,刘征建议,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船舶行业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等方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以及企业的具体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我之前看过某地区的一个报道,如果实体经济企业不裁员,在社保方面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这实质上是一项惠民工程,能够稳定就业,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刘征表示,从大船集团的具体发展来看,在税收方面,如果能够把员工的收入作为税前列支的话,将大大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这比单纯返还社保的措施更直接,也更易于操作,更好落实。“我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就准备针对税收方面的政策提出相关的建议。”刘征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1 来源:立方石油
11-01 来源:招商南油
05-19 来源:微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