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连海事大学官网,官微消息:
4月22日,“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地联合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
极地联合中心由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国内高校联合共建,得到了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气象局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旨在服务国家极地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百余位来自共建高校和相关部委的领导及极地知名专家出席大会,共同见证极地联合中心成立。
4月22日恰逢第49个世界地球日,地球的南北极气候与环境的剧变正在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对极地的认识、利用和保护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极地研究工作,多次发表重要指示;2018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表明我国对北极所持的态度。
总体定位和目标
极地联合中心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包含以下四点,即:
□ 高校极地研究协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 高校极地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
□ 极地交叉人才培养的基地;
□ 服务极地科技与外交的智库。
主要研究方向
极地联合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四个,即:
□ 极区环境监测与模拟;
□ 极地变化与全球效应;
□ 极区环境与航道资源;
□ 极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重点任务
极地联合中心的重点任务包括极地科教体系建设、极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网络建设,以实现上述的定位和目标。联合中心提出要在5年建成10个极地野外教育实习基地,以保证所培养的研究生都能够得到不少于3个月的现场实习,此外还将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极地野外联合考察、建成极地数据中心和模拟平台,进一步建设极地卫星星座及地面接收系统,通过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方式建立广泛深入的极地国际合作网络。
培养方向
极地联合中心致力于培养多学科交叉的极地人才,支撑我国极地相关事务和大科学计划。极地联合中心的成立是我国高校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的重要举措,极地联合中心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院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同时,大连海事大学和极地“缘分”颇深。
大连海事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进程中,为引领海事教育发展、推动交通科技与文化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北极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是国家重大时代命题,2010年学校便成立北极海事研究中心,后又陆续加入北极大学和北太平洋北极研究网络。学校主动依托这些研究平台开展北极通航与交通安全、资源与环境保护、国际法律与政策等领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实践。
2016年,在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第四届研讨会上,大连海事大学申请成为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新成员,并成功获得该框架下2017年研讨会的主办权。2017年5月25日,由大连海事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开幕式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
这是北极圈论坛主席、冰岛前总统奥拉维尔·拉格纳·格里姆松,以及来自中国、芬兰、冰岛、丹麦、瑞典、挪威、俄罗斯等国的近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就北极政策、治理、航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开展广泛的交流和研讨。王伟 摄。
(这是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拍摄的北极冰原。“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记者徐硙摄。)
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从事北极航运、航线复杂网络等方面研究10余年,是该领域的国内重要研究者。今年以来其在《环球时报》分别以《中国的北极政策正大光明,不容抹黑》、《北极须绕过地缘政治陷阱》为题,阐述了我国的极地政策,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大连海事大学原电子工程系1985级校友王建忠,曾担任“雪龙”号船长,从事海洋工作25年,共参加过17次极地科学考察,长期工作在中国极地事业第一线,为中国的极地事业做出了贡献。2012年,王建忠率领团队创下了安全航行6000余小时、冰区航行10000多海里的纪录,多次荣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先进个人”。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目前,“雪龙”号已先后多次赴南极,并多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