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化解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2016年初中国开始实施“供给侧改革”。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关停钢铁产能1.5亿吨。如今时间已过半,“供给侧改革”明显改善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对中国铁矿石海运进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黑云压城城欲摧
2008-2014年期间,中国钢铁产能迅速扩张,由此带来的供给过剩对国内钢铁价格产生了显著的下行压力。2015年,由于钢材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国内钢材平均价格连续第四年下降,导致中国一半以上的钢厂陷入亏损。根据官方统计,2015年国内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67%,而2000年该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也出现了30年以来的首度下滑,产量同比下降3%。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政府开始着手于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
而今迈步从头越
据报道,2016-2017年期间,中国淘汰落后粗钢产能1.15亿吨,并对新增产能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此外,1.4亿吨违法违规“地条钢”产能也全面出清。得益于此,钢铁市场开始逐渐回归供需平衡,2017年钢材价格回升至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今许多钢厂已经扭亏为盈,去年中国钢厂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7年中国粗钢总产量实现了6%的同比增长,至8.32亿吨,尽管有媒体称由于之前被关停的非法钢厂的粗钢产量未列入官方统计范畴,若考虑到这部分钢厂产量的减少, 2017年实际产量是下滑的。
“海运进口”同风起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虽然关停了一部分钢厂产能,但对近两年的铁矿石海运进口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6年中国铁矿石海运进口量同比增长7%,2017年又进一步同比增长了5%至11亿吨,反映了国内钢价走高的背景下,钢企为了增加钢厂的利润,越来越青睐高品味的进口矿。此外,许多国内钢厂加大使用进口矿也是为了适应国内愈发严格的环保标准。另一方面,国外低成本铁矿石增产,也使中国钢厂减少了对国内铁矿石的依赖。
看星辰未来可期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中国计划再退出3,000万吨的钢铁产能,将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国内钢铁产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预计中国钢铁总产能有望在2025年从现在的11亿吨降低到10亿吨以下。
总而言之,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供给侧改革”大大改善了国内钢铁市场环境,并增加了中国对铁矿石海运进口的依赖。但远观未来,考虑到进口矿的供给情况、国内废钢回收利用的增加、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国内铁矿石产量等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铁矿石进口未来的发展趋势仍面临着多种可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政府的政策和钢铁产能的变化趋势仍是需要紧密关注的核心因素。
来源:克拉克森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