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4月18日消息,4月17日,青岛港首次成功完成了全要素、实战背景下的雾航安全靠离模式实践。
4月17日8:00,青岛海域大雾弥漫,海上能见度仅为200米左右。青岛港迅速启动了船舶雾航安全靠离模式实验。在相关部门的精准指挥、配合下,载箱8452TEU的“EVER LAMBENT”轮、“新金桥5号”客班轮和“德翔宝航”轮等客、货班轮安全有序高效靠离码头。
据山东海事局介绍,本次试验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聚焦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目标任务,坚决落实山东省委关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部署以及山东海事局关于围绕“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提供一流海事服务,青岛海事局联合各方,按照《青岛港集装箱班轮雾航进出港试验方案》要求,开展的首次集装箱班轮雾航进出港试验。
试验中,青岛海事及相关各方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青岛港集团业务部、交通运输局引航站派员到青岛VTS中心,实施三方联合值班。三方建立选船机制,选定雾航试验集装箱船舶。按方案提前安排护航拖轮、警戒拖轮、小物标雷达拖轮就位;引航员实施远程引航,大小公岛报告线登离轮;青岛VTS中心专人专台实时监控试验船舶、护航拖轮以及附近海域情况。
二是通知市海洋发展局、市气象局、市港航公安局按照既定方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海上通航环境畅通安全。
三是雾航试验过程中,青岛VTS中心、青岛港集团业务部、试验集装箱船及其公司各司其职,测试海上观测设备,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观测海上可能出现的物标,与VTS数据实时对比,及时收集试验数据、资料。
如上文所述,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参与雾航试验的集装箱船舶安全进出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悉,雾天引航是全球港口面临的普遍性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为破解雾航难题,青岛港专门为巡航拖轮配备了小目标识别雷达、红外视频增强系统等世界领先助航设备,并联合相关口岸单位对航道导、助航设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升级改进。
据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根据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 Maritime Analysis 最近发布的今年2月集装箱航线表现报告Global Liner Performance (GLP)显示,虽然全球平均准班率在报告期内得以继续提高,但在跨太平洋航线上情况却在向着相反方向发展,大约三分之二的船舶在报告期内未能准班到港。详情可点击→《太平洋航线,2/3的船舶误期1天以上,准班率降至极低值》
此前国内外航运业人士以及相关分析师表示,台风、大风、大雾、大浪等恶劣自然天气是造成集装箱准班率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另据了解,《青岛港集装箱班轮雾航进出港试验方案》分为准备阶段、试验阶段、评估论证阶段、推广实施阶段。
青岛海事局交管中心主任王修良在接受信德海事网采访时表示,本次试验也是青岛港第一次成功尝试,青岛海事局方面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和个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设备完善等。
在被问到本次试验的成功是否意味着青岛港将很快就船舶雾航靠离泊常态化运营时,王修良介绍到,首次试验成功标志着研究方案进入试验阶段,随后青岛海事局还将和各方对本次成功试验进行总结和评估,尽快完善相关内容,进一步探索优化流程,为下一步评估论证和推广实施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为优化本地营商环境,为航运业提升效率做出贡献,但考虑到这方面涉及很多的法律法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03-24 来源:吴佳璋 周梓悦 航运评论
03-27 来源:中远保险经纪
08-27 来源: 亚太港口服务组织
01-21 来源:中港网
09-01 来源:港口圈
08-2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01 来源:港口圈何晓路
08-24 来源:港口圈 肖佳钰
08-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