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冰区航行需谨慎]
1 事故概况
2013年1月2日1018时许,中国籍X轮载运1258个标准集装箱从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出港途中,在鲅鱼圈港区主航道18#冰标北侧附近水域发生机舱进水事故,集控室主配电板及以下均遭水浸,机舱内的大部设备遭受严重损坏,构成重大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2 事故回放
某日0300时许,X轮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装卸货完毕。
0842时,离开泊位,船舶使用低位海底吸入海水进行相关冷却,此时X轮低位海底滤器的进口阀(通常称为低位海底阀)和出口阀、高位海底滤器的进口阀(通常称为高位海底阀)3阀均处于开启状态,仅高位海底滤器的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
0900时许,三管轮发现海水压力过低,仅为0.05-0.1MP,并听到了报警声,于是开启另一台海水泵,然后回到集控室确认是海水低压报警。其后,再次回到底层海水泵旁,但发现海水压力又降到了0.05-0.1MP左右。
0915时许,三管轮在经轮机长同意后,开启高位海底滤器的出口阀,此时高低两海底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海水压力恢复了正常。几分钟后,海水压力再次下降,三管轮判断两个海底滤器可能被碎冰堵住了,于是向轮机长建议清理低位海底滤器。轮机长同意并让三管轮叫机匠长下机舱清洗。
低位海底滤器中的滤网被导链滑车拉动升起约一半时,一股巨大水柱从低位海底滤器中突然涌出。在场的机匠长、机工见状,立即用滤器盖去盖滤器口,但水压太大,未能成功,又去关滤器两端的蝶阀(海底阀和滤器出口阀),但均未能成功。
三管轮见出水后,立即开启机舱海底应急吸口、通用消防泵出海阀、1#压载泵出海阀等一同排水,但水位仍不断上涨。
轮机长到达现场后,发现水是从开盖后的低位海底滤器涌出,于是立即去关海底阀,但未能转动阀杆。轮机长回集控室通知驾驶台机舱进水。
轮机员继续尝试关低位海底滤器盖未能成功。关低位海底阀,但低位海底阀的手轮已不能转动。机舱水位继续上涨。
1025时许,机舱水位上涨至底层滑铁板之上0.6米左右,排水的各消防泵、压载泵的电机遭水浸,出现火花,相继短路,停止了运转。轮机长见已无法控制机舱的进水,命令现场人员全部向上撤离至集控室。
1027时许,轮机长来到驾驶台向船长报告,机舱进水无法控制,建议人员离船。
1042时,全体船员登上救助船舶。
1500时许,X轮由10艘拖轮协助前往浅水区,抢滩成功,船体稳定无倾斜,没有溢油污染发生。
3 事故解析
本起事故发生于船上人员清洗被碎冰堵塞的低位海底滤器的期间,海水通过开启的低位海底阀从滤器盖口涌入机舱。引发事故的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因素、管理因素具体如下:
一、设备因素
船舶海底阀连接阀轴与阀板之间的固定销破断损坏,造成低位海底阀无法正常关闭,导致该轮在清洗被碎冰堵塞的低位海底滤器过程中发生机舱进水。海底阀仅1个固定销,抗破断能力小,一旦损坏,该阀将失灵,为机舱进水埋下隐患。指示标识未能真实指示该阀板实际开关状态,仅标示出蜗轮位置,而不是阀板的真实开关状态,当海底滤器被冰堵塞后,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检查滤器两端的阀是否完全关闭。
二、环境因素
船舶在出港过程中,所经水域存在浮冰,大量碎冰随海水进入海底滤器,导致了该轮高、低位海底滤器发生堵塞,最终引发了事故。
三、人为因素
(一)船员对低位海底阀的检查活络不当,错失了发现该阀异常的机会,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轮机长及三管轮未能适时采取向海底阀箱输送压力蒸汽来降低海底阀被冰堵塞的风险,为本起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轮机长及三管轮在判断船舶的低位海底滤器被碎冰堵塞后,没有采取蒸汽融冰之措施,而是选择开盖清洗滤器,导致了本起事故的发生。
(四)轮机长在决定清洗滤器时未能预见到低位海底阀可能失灵而不能关闭的巨大风险,间接引发了本起事故的发生。
四、管理因素
(一)船公司没有制定针对海冰水域海底滤器清洗的操作程序和须知,导致船员在滤器发生冰堵后无章可循,未能了解清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该项程序或须知的缺失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船公司未能就海底阀、海底阀箱、相关的管系及清洗冰堵滤器的风险等相关知识对船员进行培训,造成船上船员对海底阀箱上的管系、阀的结构等不熟悉,风险意识不强。
4 安全提示
一、航运公司应重视冰区航行的管理制度,结合船舶航行区域和船舶设备特性,完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程序,填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二、公司应加强对于海底滤器维护安全操作程序或须知,明确船舶冰区航行时海底阀可能发生故障,清洗发生冰堵的滤器存在巨大风险,以便船员有章可循,安全操作。在船舶进入存在海冰水域前,必须对海底阀的水密性进行再次检查,以确认其能够有效关闭,否则不能在有海冰水域对发生冰堵的海底滤器进行清洗。
三、船舶应加强对船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海底阀箱、海底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的培训,并了解掌握与其连接的相关管系,提高船员的业务水平。
延伸阅读:船舶冰区航行的安全提示
辽东湾及黄海北部是我国沿海冬季受海冰影响最为严重的水域。严重的海冰会对船舶的安全生产和航行造成严重威胁,相关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海冰威胁,保持船舶的航行和作业安全。
一、甲板
1.无论航行中还是靠泊时,驾驶台航行灯都要保持开启,避免灯罩结冰影响亮度和因低温开启航行灯时烧坏灯泡。
2.安装于室外的磁罗经和应急磁罗经(如有)的罗经柜内灯泡常开,柜外的帆布套扎紧。
3.船舶航行时保持驾驶台前视玻璃的加热状态,驾驶台雨刷加热器保持开启状态。
4.应特别谨慎和注意不可依赖单一的浮筒(标)或其他助航标志判断船位和进行转向等操纵行动。
5.保证水密设备完好,货舱、油舱和水舱所有舱壁要完全无渗漏,其透气管和量水管无破损。
6.无论大风浪与否,甲板下风侧应装妥从首至尾的扶手绳。
7.下雪时应在甲板的下风侧扫出一条通道,条件允许时应全面清除积雪。
9.船舶冰区停航状态下,需每30min左右试左右满舵,以免舵叶因结冰无法使用。
10.保持缆车锚机等设备的开启状态,以免因低温造成设备无法预转。
11.船舶离开冰区后,要及时对船体及机械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
二、机舱
1.如条件允许,主机冷却系统改为压载水内循环冷却方式,防止海底阀吸入碎冰,造成堵塞。
2.保持至少开启两部发电机运转,甲板机械的持续预温和操作使用,都需要充足的电力供应。
3.保持对燃油舱的持续加温,既保证主机的燃油供应,同时也能对相邻压载舱起到加热作用,避免压载水结冰。
4.燃油和滑油的分油机要保持运转,所有燃油的滤器要及时清洗,以免蜡结块。
5.保持对CO2房间的连续加热。
6.保持气筒加热器连续工作并经常检查其工作状态。
7.可长期运转舵机,必要时采取其他的加温措施。
8.密切注意冷却水系统是否有堵塞。机舱的海底阀极易吸入碎冰而造成堵塞,如发现冷却水压力降低,需立即检查海水箱并及时清理吸入的碎冰。清洗海底阀滤器应谨慎,在确定所有海底阀门均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方可操作,防止海水进入机舱。
9.要注意空气管、测深管中可能存有海水、淡水或油类的液面,经常检查,必要时用蒸汽或热水疏通,以免结冰后堵塞导致无法测深或管道破裂。
10.在进行主机检修或其他情况盘车之前,要确保螺旋桨在水面下适当深度且不会触碰到附近的冰块。
11.注意观察水线部位的船壳板情况,如有凹陷须及时向驾驶台报告。
三、船员保护
1.除了在甲板上安装安全绳、扶手绳、风暴栏杆外,船员上甲板工作时应穿着防滑工作鞋。
2.即使是白天,甲板工作也要安排两人以上进行。
3.船员室外工作时的穿戴应保证有足够的御寒能力。
4.从室外进入生活区,应该在走廊里停留一段时间,因为暖气供应时室内与外界的温差太大,冷热急剧交替会伤害皮肤组织,出现冻疮等现象。
(以上内容来源:《辽东湾及黄海北部冰区船舶安全操作指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6-30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