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hydra”号混动电推游艇的建造标志着美国造船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原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红白游艇(Red and White Fleet)介绍使用混动电推观光游艇运营的成功案例与运营经验,并指出这是打造全电游艇船队的第一步。
据观光游艇运营商红白游艇透露,近期交付的铝制船体的混动电推船,可比常规动力钢制船体在燃料支出上节省约35%。
对于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港运营的新造新型客船“Enhydra”号来说,最大亮点是燃耗的降低。这艘船船长39米,每天在圣弗朗西斯科周边水域航行数次,每航次长达一个小时,船上最多可搭乘600名乘客。“Enhydra”号使用康明斯(Cummins)发电机和Corvus储能系统(160千瓦时),可提供近600千瓦的电力。
红白游艇总裁Joe Burgard船长表示,该公司希望建造一艘具有前瞻性技术的船舶,而最终产品必须比提供类似服务的常规船舶更具经济性。
9月5日,Burghard船长在航运媒体集团Riviera Maritime Media在挪威卑尔根举行的航运混合动力和电力推进会议上表示:“混合动力推进装置约占船舶总建造成本的10%;我们需要看到这项投资产生回报。”
他指出:“与传统的钢制船体相比,我们的新型船舶缩减的支出主要来自于燃料成本,燃料成本下降30-35%。”
铝制船体可以降低船舶自重,因此可节省很多燃料。铝制船体的排水量仅是钢制船体的三分之一。
其余的成本节约来自电池系统。根据船舶的运行纪录,在运行时间内,船舶内燃机的工作时间仅为50%。
“Enhydra”号电池在夜间利用岸上设施进行充电,在白天停运期间由柴油发电机充电,能够保持1小时的全电航行。发电机使用的柴油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运营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电力推进的另一个优势是降低船上系统噪音,提升乘客体验。但是,安静的运营也给船员带来了挑战。
在该公司的其他船舶上,操作人员依靠声音进行发动机控制,但是由于“Enhydra”号十分安静,船员需要从运动和仪器中获取信息。
电力推进装置的优势之一是降低船上系统的噪音
原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Enhydra”号混动电推船的建造是美国造船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是业内共同的期望。
该船船长39米,型宽9米,采用铝制船体,由新西兰奥克兰市Teknicraft Design公司设计,建造方为全美海事(AAM),混动电推系统设计与总装由BAE Systems承担。
BAE为该船提供了HybriDrive推进系统,包括发电机、推进功率转换器、小岛电源和控制系统。发电机安装在康明斯QSL9 410 mhp变速柴油发动机上。该系统可通过发电机或电池(或两者同时)为AC牵引马达提供并联混合动力。马达通过减速齿轮与推进轴相连,产生推力并提高螺旋桨效率。
AAM表示,这一配置能够立刻为螺旋桨提供扭矩,并能够精确控制速度。
BAE Systems的HybriGen系统比传统动力装置的发动机工作时间更短、结构更简化、所需零件更少,从而节省油耗,降低维护成本。
AA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Enhydra”号设计的基础上,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池容量能够进一步扩大,在将来能够实现完全零排放的运营。当前的电池系统可以满足“Enhydra”号的任何功率需求。
与此同时,这一推进系统还为观光游艇乘客提供了安静、零排放的旅行体验。BAE的HybridDrive系统可以使用2套Veem Star 4桨叶螺旋桨在低速时以及进出港作业时使用全电运营。在船速较高时,发电机将自动为牵引电机提供额外的动力需求。
这不是红白游艇公司在替代动力领域参与的唯一项目。
红白舰队还参与了氢燃料电池动力的轮渡项目。“Water-Go-Round”号将是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氢动力电池轮渡,也是世界上首艘投入商业运营的氢燃料电池轮渡。
这艘在建船舶的船东是SW/TCH Maritime,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技术供应商为Golden Gate Zero Emission Marine,这是该技术首次在船舶上应用。
“Water-Go-Round”号由Incat Crowther设计,于2018年11月在美国阿拉米达的Bay Ship & Yacht船厂开工。
红白游艇表示:“环保意识是公司文化的精髓,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除“Enhydra”号之外,红白游艇还致力于在日常运营中降低能耗和排放,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主动性。红白游艇致力于在2025年实现零污染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