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重启委员会工作,重点关注效率措施,确保行业在减少温室气体方面取得进展。壳牌和德勤发布的一份新报告发现,95%的航运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低碳化是重要的,或者是行业的三大优先事项。近80%的人指出,在过去18个月中,其重要性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表明,人们对海事组织的进展确实感到乐观和支持。
该报告汇集了对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的80多位高级航运管理人员的深入访谈结果,他们代表了客户、船东、运营商、租船人、港务局、监管机构、技术提供商、金融机构、设备制造商和燃料供应商。本报告介绍了行业面临的低碳化障碍,以及能使行业实现国际海事组织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的目标的解决方案。报告结果既令人鼓舞,又令人生畏。
尽管研究报告是在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时进行的,旅行限制和需求下降的影响也开始变得明显,但航运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仍然愿意并热情地参与其中。他们报告了不同的低碳化驱动因素--在欧洲,高管们认为社会和监管的激励更强,而在亚洲,高管们主要认为激励来自于监管。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他们询问参与者,他们认为航运脱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有三个因素是关键:
●缺乏市场和客户需求;
●在新燃料方面没有技术上的统一;
●缺乏统一的监管激励措施。
但是在所有地区,低碳化都已提上日程。
尽管人们对这些壁垒可能造成的僵局感到担忧,对从哪里开始和谁来领导也不太清楚,但我们听到的情况却非常乐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航运业要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的目标,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航运业的高管们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批零排放船舶需要在2030年左右进入全球船队--这一点也在 "零排放联盟 "的目标中得到了认可。这就产生了一种真正的紧迫感。
报告中提到:通过认识到我们航运业所有人都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障碍,我们能够探索潜在的解决方案,不同的组织贡献了不同的拼图。通过这一过程,我们确定了12个解决方案,其中5个方案被优先考虑,成为在短期内取得进展的最关键因素。
1.扩大客户需求Scale-up Customer Demand:通过租船人和客户的承诺,包括长期合同和绿色采购标准,扩大对低排放或零排放航运的需求。引导这一解决方案的自然候选者是接近终端消费者的国有公司和上市公司(如集装箱、散装食品),以及其它雄心勃勃的范围2和3净零碳排放承诺公司。
2.全球监管协调Global Regulatory Alignment: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法规和时限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于2023年发布的新的海事组织准则应提供明确性,并应与主要的地方和区域监管机构(如欧盟、中国和美国)保持一致。还应考虑短期监管激励措施。
3.跨部门研究和开发Cross-sec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加强伙伴关系,通过航运业、其他难以消减的部门和能源工业的联合研究和开发,开发零排放或低排放燃料。建立一个更大的资本和专业知识库,以发展新技术,并在未来燃料具有商业可行性后,增加生产和运输基础设施的可能性。
4.扩大受控试点项目的规模Scale-up Controlled Pilot Projects:通过在特定航线和船舶类型上开展由客户、租船人、运营商、船东和港口参与的端到端绿色试点项目,提高研发效率。遵循预定时间表的运营商,如集装箱船,特别是在较短和较繁忙的航线上,很可能成为试点项目的候选者。
5.协调行业之间的承诺Coordinated Industry Commitments:通过整合目标和加强各种并行工作流的协调,扩大现有倡议的范围,如 "实现零排放联盟"、"清洁货运工作组 "等。由行业会费组成的具有具体任务的机构可以加快从想法到行动的转变,并帮助打破僵局。
所有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运营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特别是当一艘船的寿命为20-30年时,如果我们要实现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目标,改善运营以减少现有船队的排放是至关重要的。无论行业选择哪种脱碳途径,效率都是通往成功的关键途径。但是,尽管效率和五个优先解决方案应能带来进展,但它们只是实现船舶净零排放和低碳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业界认为,从现在到2030年,还需要进一步采取六项行动:
i.灵活和模块化设计Flexible and Modular Designs
ii.港口联盟Port Coalitions
iii.投资者压力Investor Pressure
iv.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
v.扩大燃料生产规模Scale-up Fuel Production
vi.扩大加油基础设施的规模Scale-up Bunkering Infrastructure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