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公司机构合作探索在新加坡建设氨燃料加注中心
信德海事网 张晗
近日,丹麦A.P.穆勒-马士基(A.P. Moller - Maersk A/S)、Fleet 船舶管理有限公司(Fleet Management Limited)、吉宝海工海事(Keppel Offshore & Marine)、挪威雅苒国际有限公司(Yara International ASA)、住友商事株式会社(Sumitomo Corporation)和马士基Mc-Kinney Moller零碳航运中心(Maersk Mc-Kinney Moller Center for Zero Carbon Shipping)六家公司机构签署了一项备忘录,旨在探索新加坡可再生船用氨燃料供应和补给,开展研究在新加坡打造船用氨燃料加注供应链系统。
整个供应链系统涉及环节众多,仍然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以下V型流程图进行了直观展示。
A.P. Moller - Maersk 副总裁兼脱碳主管Morten Bo Christiansen表示,“我们将绿色氨作为重要的船队脱碳未来燃料。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双燃料氨发动机,但是为了将来用绿氨为我们的船舶提供燃料,我们还面临着与供应、基础设施和安全相关的挑战,尤其是在加油作业中。”
在该项备忘录中,六家公司机构各自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任务。
·绿色氨:由氮和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无碳氢合成的无碳氨。
·蓝氨:天然气产生的碳中性氨,捕获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阻止其进入大气。
·棕色氨:由天然气生产的常规氨。
绿色氨作为由氢制取的氮基氢能载体,是一种可以真正实现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对2050年的零碳排放目标意义重大。在紧迫目标驱使的动力下,目前很多船东都开始尝试清洁燃料船舶改造,以氨燃料作为最终脱碳目标的公司主要选择了双燃料动力船舶,LPG或甲醇作为过渡性燃料,并最终转化为氨燃料。
日前新加坡的大型船东公司 Eastern Pacific Shipping表态,将对旗下30条船舶进行主机改造,以适应甲醇与氨燃料的使用。合作厂商MAN Energy Solutions将提供船舶的改造工作,MAN表示,目前已经开发出了甲醇燃料的改造方案,并预计第一艘船舶改造工作将在12个月内展开。而关于氨燃料的改装一揽子计划目前则仍在开发中,预计会更加复杂。
马士基集团也发布过计划,将于2023年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向客户提供更多碳中和产品,并为燃料供应商提供激励,以扩大新型燃料的生产。根据马士基近期发布的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该公司正在就四种未来燃料:氨燃料、甲醇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以及木质素燃料进行研究测试。
在清洁燃料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港口作为燃料加注中心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化国,全球最大的传统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新加坡也在为未来清洁燃料的供应提前做准备。
新加坡外交和运输国务高级部长徐芳达(Chee Hong Tat)在年初的新加坡海事基金会新年对话活动中指出,“为了保持世界上最大的船用燃料中心地位,新加坡的视野需要超越液化天然气(LNG),投向其他低碳或零碳燃料类型。”
今年1月4日,新加坡已经迎来了第一条LNG加注船,该加注船同样由Keppel Offshore and Marine参与并交付。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低碳和真正意义的零碳,氨燃料作为未来燃料的理想载体,其相关建设也必将更加快速的提到日程。
延伸阅读: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