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长江海事局在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积极开拓创新,推行船舶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船舶污染防治绿色体系,为航运企业节支减负、助力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做出了有力尝试。
长江干线重庆段率先实施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
长江海事局在长江干线重庆段率先实施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重庆海事局经过专项调研,设立“碧水朝天杨阳工作室”,全力推进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方案。从此,船舶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模式,开始全面采取全新的“零排放”治理模式。
重庆海事局朝天门海事处江北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杨阳表示,采取“零排放”方式的船舶,具体操作流程其实很简单,船舶只需要把生活污水全部储存在积污舱里,然后到了港口码头以后,把船舶水污染物通过港口码头的接收转运点全部转到岸上进行处置。
“零排放”后,船舶单位受益匪浅
重庆市客轮有限公司成立于1938年,是一家有着83年悠久历史的国有企业,是重庆唯一的水上公共客运企业和两江游重点企业,也是重庆首批推行并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的水上客运企业。在海事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从2018年全面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所有污染物全部分类交由具备接收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收转运处置。重庆市客轮有限公司安全部经理兰润兵表示,作为水上客运企业,水资源是他们企业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施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正是保护长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零排放”首先在操作程序上越来越简化了,是在降低船员的工作量上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其次在效果上,因为没有任何污染物的入江,所以说对这个水体的保护是达到了最大的效果。最后从运行成本上来说,如果采用“达标排放”和“零排放”相比较的话,“零排放”的成本还是比“达标排放”要低很多的。重庆这边的海事,对船公司的指导非常到位,为了保护长江,监管方面做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也做到了非常细致的指导。
“交运明月”两江游的船长田东也对长江如今的环境变化深有体会,他表示长江水域在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长江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江水越来越清了,在船上经常可以看见鱼在水里游,这是前几年看不到的现象。江上的风景是越来越美丽了,原来江面上有很多漂浮,现在江面上的漂浮物已经看不到了。再加上两江四岸的美化,在船上的工作看到这些景色更美,心情也更愉悦了很多。
据了解,“零排放”与“达标排放”相比较,大大降低了船舶防污染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在操作程序上化繁为简,降低了船员的工作量,从防污染效果上来看,因为没有任何的污染物入江,对水体达到了最大的保护效果。
长江重庆段实施“零排放”以来,累计推算减少排水污染物2000余吨,大气污染物3000余吨,企业的防污成本降低约70%,就实施“零排放”的船公司来说,单单是燃油费这一项,平均每家公司能够节约40万元。
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正在长江干线逐步推广
长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主任科员张望表示,在长江干线重庆段首创实施“零排放”方案试点的基础上,长江海事局也正在长江全线大力推行实施“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零排放”方案。
预计将于2021年6月底前,三峡库区及以上段约1046公里水域实现“零排放”,2021年12月底前,岳阳至宜宾段约1518公里水域实现“零排放”,其它区段也将逐步实现“零排放”的总体目标。据统计,截止目前,长江全线已累计有近5000艘船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备实施“零排放”,其中三峡库区及以上段已有超过90%以上的船舶实施“零排放”,从源头上极大地减少了船舶对水域造成的污染。
“零排放”模式中的中国智慧
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的实施,在整个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船舶从“零排放”模式中体验到了中国智慧,积极加入“零排放”队伍中来。长江海事局将全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引领长江内河船舶在污染防治方面走向新高度。
长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主任科员张望表示,下一步,长江干线海事管理机构将进一步加强船舶防污染监管,一方面,加大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达标排放取样检测力度,对超标排放船舶采取禁止离港、停止作业、强制“零排放”等严格管控措施;另一方面,督促已实施“零排放”船舶规范污染物交付行为,确保污染物应交尽交、应收尽收。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