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要来了?
信德海事 苏婉
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商业情报公司,涉足能源、金属和采矿等行业,公司副总裁Simon Morris表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正在逼近,但现在还不是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虽然在绿色发展的要求下,从碳氢化合物到金属过渡已经开始,但这一超级周期的发展存在潜在风险。Morris列举了三个方面:首先是“消费意识”的兴起,破坏了原金属的长期使用;其次,系统性供应的不确定性,迫使一些大宗商品进入淘汰期;最后对金属供应链的控制不断严格,部分不得不被排除在外。
金属的价格泡沫
事实上,一些商品已经形成了不可持续的价格泡沫,因为妄想从未来的需求增长中获取利润,这种想法很不成熟。虽然世界将需要关键金属的供应,但这不会是立刻就需要的,许多这些金属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已经面临供应过剩。
此外,在即将到来的超级周期中,并非所有大宗商品都是平等的。伍德麦肯兹表示:“尽管有些企业看不到任何上行空间,但如果不谨慎管理,即便是那些本应受益的企业,也可能面临未来需求的结构性挑战。”
但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有了这个超级周期的明确标志,矿业和物流行业都有可能为了实现更可持续的长期市场动态而先发制人。Morris警告称:“不采取行动将使该行业面临长期处于“繁荣—萧条”这个周期阶段的风险,这个周期阶段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该行业。”
如果行业成功,潜力是巨大的。工业金属是社会电气化所需要的,如果没有大量的工业金属,目前就没有办法实现全球的碳减排目标。如果消费模式和目前使用的金属加工技术继续增长,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供应能力和需求之间将不可避免地脱节。
各大宗商品的未来
这个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史无前例的,必须重新审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自然资源部门经历了两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这两次都都持续了几十年,虽然它们的成因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它们是由于需求的快速又不可预见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无法迅速得到足够的供应。
最近一次繁荣始于21世纪初,是由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的。根据伍德麦肯兹的计算,20年前,中国消耗了全球20%的铁矿石和12%的铜。如今,中国80%以上的能源结构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的铁矿石和基本金属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这个超级周期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这是第一个没有碳氢化合物的周期。
但这并不是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不会在过渡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依赖化石燃料。到2050年,化石燃料仍将提供一次能源总需求的75%。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达到1.08亿桶/天的峰值,而天然气需求也将在几年后达到峰值。在整个21世纪20年代,对动力煤的需求也在上升,但随着去碳化动力的加强,增长将全面放缓。
Morris 表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需求不会立刻随着脱碳化而消失,它们将存在几十年,并像以前一样受到周期和价格波动的影响,但对于化石燃料来说,能源转型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需求被破坏,这只是时间问题。”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