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防疑似海盗事件
——“鼎衡23”轮全纪实
2025年4月14日晚23时30分,亚丁湾(12°23.58'N,043°53.95'E)发生了有惊无险的一幕。“鼎衡23”轮全体船员用专业素养和高效协作,为公司防海盗安全做出了生动示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出,“船舶自我防范作为防范海盗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范手段”。本次事件的成功处置,不仅展现了船员团队的卓越能力,更验证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现从团队协作、制度保障、决策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01 团队协作:无缝衔接的应急响应链
当雷达屏幕闪现可疑目标时,一场考验团队默契和船员专业素养的实战演练随即展开。值班三副凭借专业敏感度,在视线受阻情况下坚持追踪可疑信号;廖广彪船长接到报告后立刻抵达驾驶台接管指挥并打开航行灯引起实体物标注意;武装保安团队在警报响起后迅速完成战斗部署;鸣汽笛、甲板快速启动消防水系统形成防护水幕。这行云流水般的配合,源于每一次的实战化防海盗演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廖船长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步骤逐步安排指挥,确保每个指令发出后必须得到执行反馈和应急动作准确无误。这种建立在日常训练基础上的团队默契,是化解危机的核心力量。
除此之外,廖船长还向其他船舶提供了更多预防海盗袭击的备选方案:主机全加速、采取Z字形航行方法以阻拦物标船快速靠近、使用甲板消防炮、采用高压水柱喷向舷外来阻挡对方靠近等。
02 制度保障:科学完备的防御体系
此次事件证明,公司根据国际防海盗标准构建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1、硬件防护:带倒刺的防攀爬钢丝网、生活区水密门反锁机制、安全舱室、夜视仪、CCTV监控、消防皮龙等物理屏障,将船员安全置于有效保护中,使对方难以突破最后防线。
2、智能监控:高精度雷达与夜视设备的组合运用,突破夜间观测瓶颈,为早期预警赢得宝贵时间;在公司的指导下,防海盗值班密集布控,加强瞭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目标,从而有效发现物标并保障了船舶安全。
3、武装防护:公司在亚丁湾等危险海域聘请专业武装保安团队驻船,既对海盗形成武力威慑,又提供专业战术指导;同时,武装保安上船后会给予船员完善的撤退建议,为船员成功抵制海盗的心理防线注入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4、制度保障:严格执行的防海盗最佳管理措施(BMP5),将各项防护措施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流程。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公司的“防海盗能力矩阵”管理,通过将船员培训、装备维护、应急演练等要素量化考核,确保防范措施不流于形式。
03 决策机制:精准专业的临场指挥
廖广彪船长的指挥决策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处理案例。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廖船长根据防海盗最佳管理措施(BMP5),应用“威胁等级评估模型“,作出反应。
01 第一阶段(目标距离2.8海里):
通过航向调整测试目标动向,运用雷达技术排除干扰。
02 第二阶段(目标距离0.87海里):
启动光学威慑 (航行灯)进行警告驱离。
03 第三阶段(目视确认疑似海盗船):
同步实施鸣汽笛、武力展示、障碍设置、机动规避多重措施。
这种基于“威胁等级评估模型”的渐进式响应,既避免了过度反应,又确保在每个阶段采取最适当的应对措施。事后复盘显示,船长对疑似海盗行为模式的准确预判(判断为登轮截船而非专业劫持),为选择非致命性应对手段提供了关键依据。
04 经验启示
“鼎衡23”轮的成功案例揭示航运安全管理的三大准则:个体专业素养是基础,团队协同效能是关键,制度体系保障是根本。在此呼吁全体船员:将本次事件的经验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安全习惯,把每一次例行演练都当作真实战斗来对待。唯有如此,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重现“鼎衡23”轮的完美应对。
11-19 来源:中国船东协会海上安保委员会
01-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台世欢
12-26 来源: 四海巡者
03-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05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