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警报12小时攻坚战
原创:轮机长 乔延朱
第一章:暗流涌动
"海洋荣耀"轮刚刚从希腊公司接船两个月,这条巨轮配备了EGCS系统(Exhaust Gas Cleaning System)。三天前这套价值千万的废气清洗装置,正在印度洋的月光下吞吐着淡青色烟雾。当我带着手电筒检查脱硫塔海水泵时,海水泵的震动正通过钢铁骨架传来不同寻常的震颤。压力表指针在0.45MPa处疯狂抖动,比正常值高出30%。
当我来到集控室的控制面板检查,发现当前的海水量情况下GAS RATION 值已经接近报警值,判断喷嘴肯定有垃圾堵住,影响了雾化。
为了满足脱硫塔对废气的硫控制的要求,根据脱硫塔的工作原理,我加大了海水泵变频器频率增加海水供应量。此时距离抵达港口还剩72小时。
脱硫塔原理
主机或辅机排放的高温废气(含SO₂、颗粒物等)通过管道进入脱硫塔底部。海水通过高压喷嘴形成雾状,与上升的废气逆流接触SO2+H2O→H2SO3(亚硫酸) ;H2SO3+HCO3−→HSO3−+CO2+H2O(海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和)最终生成硫酸盐(如Na₂SO₄)溶解于海水
第二章:黑夜来临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在寂静的深夜响起,下意识的我抓起电话"老轨!脱硫塔报警了!"二管轮急促的汇报了情况,我打开房间的灯,电子钟显示凌晨00:05,我冲进卫生间用冷水冲了冲还没有苏醒的大脑。
来到机舱看到监控屏上的曲线刺得人眼疼——SO₂排放值在红色警戒线边缘颤动,我把电话打给了驾驶台,庆幸的是还有2个小时就要到港抛锚了,为了不更换低硫燃油,造成燃油索赔,于是加开了另一台海水泵继续加大水量,海水管压力已接近报警值,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第三章:锚地攻坚
02:30船舶在印度锚地抛下右锚。四十度高温炙烤着甲板,机舱全体人员进入了一级战备,先把发电机的燃油更换了低硫燃油,当拆开停用的脱硫塔道门通风时,机舱人员傻了眼,工作平台向在万丈深渊。
在通风之际,召开了工前会议,准备了搭建工作平台,要求所有进入人员需系双安全带,对所有的工具做好栓绳生根的准备,拆解喷嘴组开始了在熔炉里工作。
"第1号喷嘴,发现塑料袋残片!"
"2号喷孔被木块堵塞!"
抢修队员的报数声在钢铁丛林间此起彼伏。汗水在脱硫塔里汇成溪流,沾满汗水的手套每隔半小时就要更换。当我们拆开最后一个喷嘴时,——距离进港窗口关闭还剩4小时。
第四章:暗夜追凶
面对众多呗大块垃圾堵住的喷嘴,众人充满不接不解,海水进口有细密的滤器阻拦,难道海水滤器破损了?
机舱底层的海水泵房闷热如蒸笼。二管轮带领另一组人员打开了滤器外壳,本该光滑的不锈钢滤网布满裂痕,缺口处卡着团缠绕渔网的塑料瓶。
"至少破损五天了”。二管轮一边用镊子夹出一片荧光绿的渔网碎片,一边感叹马六甲海峡“赠送的礼物”。我摩挲着滤器裂口的毛边,那是被螺旋桨打碎的珊瑚残骸反复撞击的痕迹。
06:00更换海底门滤器的战斗打响。 "螺栓孔对不上!" "密封垫片少了两组!" 问题接踵而至。机舱里翻找备件的脚步声在深夜格外清晰,仿佛整艘船都在为倒计时心跳加速。06:30,当最后一道螺栓拧紧,机工长跪在湿滑的机舱地板上检测密封性时。对讲机里传来驾驶台的声音:"引航员已登船,准备起锚进港!"
第五章:黎明终将到来
印度码头的探照灯刺破晨雾,PSC检查官登轮时,我的制服还沾着夜班抢修的汗渍。"EGCS运行日志。" "废水排放记录。" "喷嘴清洗报告。" PSC逐项核对着文件,当他在验收单上签下"零缺陷"时,电子钟显示凌晨中午1200。
尾声:海与人的博弈
三天后,站在办公桌前翻看维修报告:消耗了5套滤芯、20盒密封带,还有三盒快被汗水泡烂的创可贴。新安装的海底门滤器在大海里熠熠生辉,过滤网上细密的孔洞如同无数双守望海洋的眼睛。
公司传来消息:本次航次因为检修脱硫塔赔付低硫油1吨。但当我看过清理出的垃圾清单——10个塑料瓶、1公斤渔网残骸、甚至还有整体的木块——这笔"战利品"却比任何数字都更令人心悸。
远方的海豚群跃出水面,它们永远不会知道,在这艘钢铁巨兽的腹腔里,人类刚刚打赢一场怎样的战争。
信德海事安全综合报道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