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全面渐进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东盟协定》(ASEAN agreements)、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即将到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等自由贸易协定将为海事企业开辟更多市场。新加坡还必须利用好数据,创建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全球互联互通的平台。东盟单一窗口(ASEAN Single Window)和新加坡网络化贸易平台等举措,不仅将帮助贸易商转型,还将在时间和成本上获得更高的效率。
此外,陈振声还强调,要想成功成为海上枢纽,实体贸易不应孤立存在,而应是包括数据、人才、技术和资金流动在内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新加坡还需要通过加强金融、保险、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等相邻领域的互补,扩大和深化其海事服务,并培养一批新加坡海事专家。此外,新加坡必须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贸易秩序。
陈振声表示新加坡将继续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合作,实现资源多元化,将服务和技术打造成新加坡的海上比较优势,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地域的全球航运平台。
备受关注的的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倡议和数据平台
苏包文刚指出,与1990年至2007年的实际GDP增长相比,自2011年以来,全球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尽管增速放缓,但钱乃骥仍持积极看法。他指出,由于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所增长。尽管更多的商品在目的地生产,减少了贸易,但只要主要经济体的GDP继续增长,这就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张松声表示东南亚、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增长潜力巨大,东盟内部贸易将积极增长,到203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场。东盟现有6.5亿多人口,其中一半不到20岁,未来几年将拥有更大的消费能力。
在技术变革对贸易的影响以及不断变化的供需格局方面,Yeung认为,电子商务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许多互联网巨头将更多地关注它们投资的平台的支付基础设施,比如阿里巴巴(Alibaba)对Lazada的投资。
一带一路,助力新加坡海事业
在谈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时,张松声表示,鉴于新加坡在项目监管、融资和仲裁等关键领域的专长,新加坡可以和中国实现互利共赢。陈振声补充称,新加坡可以通过基于市场和商业原则的项目,为中国做出贡献。
最后,陈振声就新加坡政府是否会继续积极支持航运业的问题,给予肯定答复。展望未来,新加坡需要用数据、金融、规则、人才和技术这五个非物质层面来补充空中、陆上和海上互联互通的三个实体层面,以增强其竞争能力。如果新加坡能够利用这五个非物质的维度,这个国家将作为第一个超越地理面积和地理位置的国家载入史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