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Saverys的氨燃料路线图:从愿景到实船落地,CMB.TECH如何引领绿色航运的下一站?
在2025年新加坡海事周“Pathways to Net-Zero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小组论坛上,比利时航运公司CMB.TECH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Saverys 以坚定务实的语调,描绘了该公司在氨燃料推进方面的宏大蓝图。与许多仍在评估氨燃料可行性的航运企业不同,Saverys 表示,CMB.TECH 已“不再只是谈论”,而是“正在付诸实践”。
Alexander Saverys表示,由于中国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绿电电制氢产业,相信未来几年氨燃料的价格一定会被打下来。其还号召大家要勇敢一些(Be bold),看好氨燃料用于航运业的发展趋势。
双燃料系统是过渡关键,灵活性是船东的现实考量
Saverys 强调,尽管绿色氨作为燃料的使用仍面临不少挑战,但目前仍可以通过为新造船选择双燃料系统来完成航运能源转型的过渡。其介绍到,CMB.TECH目前就通过选择氨燃料和传统燃油的双燃料设计方案来应对氨燃料价格不稳定的难题。
其表示,“燃料转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我们可以使用双燃料系统来增加我们运营上的灵活性,双燃料系统使船东在未来几年氨燃料供应仍不稳定或价格高企的阶段,可以自由切换燃料,避免商业风险。”
这一发言获得了多位与会者认同,三井物产株式会社 移动出行业务本部海事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的Kensuke Kubota也指出,安全与灵活性是船东决策的核心指标,尤其在氨燃料涉及的新技术和运行风险尚未完全被船员和管理体系吸收的前提下。
不看今天的成本,要看五年后的趋势
在成本问题上,Saverys 持明显的乐观态度。他指出,氨燃料的核心原料——氮气、海水、可再生电力几乎是免费的,真正制约成本的,是电解装置(electrolyzer)和可再生电力系统的效率。
Saverys 特别提到,像Frank Yu(郁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所在的国家(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绿电基础设施和电解制氢技术,这将显著降低绿色氨的生产成本。他表达了对未来成本下降的高度信心,并呼应郁峰在会上提出的“五年内绿色氨将与传统氨成本相当”的预测。
“我非常高兴Frank今天能在新加坡公开表示,五年内绿色氨可以实现与传统氨的成本平价——因为我相信技术会推动成本下降。”
他鼓励航运界不要被眼前的高成本困住,而应放眼5年、10年的长期价值。其在现表示:
“不要只看今天的成本,要看它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我们不应只是讨论,而要真正去做。”
氨燃料的真正推动力:政策清晰+行业落地行动
Saverys 在小组讨论的最后“快问快答”环节中被问及,未来五年内最关键的发展因素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政策清晰性(Policy clarity)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他指出,目前全球航运在碳排放方面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因此政策的明确性对于促使船东真正转型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他强调,与其反复论证,不如落实合同、推进实船试验,真正实现合作落地。
“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不是更多的讨论,而是签署合同,按照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方式继续前行。”
如信德海事网近日在《航运巨头合作!9艘氨燃料船大单来了》一文中介绍到,不久前CMB.TECH和日本船东商船三井(MOL)和宣布达成协议,共同打造并租赁世界上首批氨双燃料好望角型散货船和化学品油轮。
该协议涵盖三艘配备氨燃料发动机的 210,000 DWT Newcastlemax型散货船,目前由中船集团旗下的青岛北海船厂建造。这些船舶计划于2026年至 2027年交付,将由CMB.TECH和MOL共同所有,并全部给MOL,租期为12 年。
此外,六艘化学品油轮(其中两艘为氨双燃料油轮,四艘为氨燃料预留油轮)将全部租给MOL的全资子公司 MOL Chemical Tankers,租期分别为10年和7年。这些船舶由 CMB.TECH向招商工业扬州金陵船厂订造,预计分别于 2028 年和 2029 年交付。
Saverys 的倡议也得到了论坛主持人——新加坡海事与港务局(MPA)能源效率与净零燃料副主任 Pauline Chua 的积极回应,她表示MPA也正在通过RFP和先导项目推进绿色燃料试用,并“非常欢迎客户和政府携手共进”。
培训与数字化:将复杂的氨系统变得“可控”
虽然Saverys本人并未在会上详细探讨技术难点,但来自发动机制造商WinGD的CEO Dominik Schneiter 则提供了重要补充。他指出:氨燃料发动机的结构更复杂,注入系统需两倍于传统柴油喷嘴;此外,船员培训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字化工具支持船上操作的标准化与远程支持。
Dominik 还介绍表示,首艘配备氨燃料主机的商船将在2026年初交付试航,并进一步验证其在真实海况下的可靠性与维护难度。
这也呼应了Saverys提倡的“行动主义”路线——先上船、再迭代优化。
重磅合作落地:Fortescue与CMB.TECH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氨燃料船租约
就在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微弱多数通过全球首个碳税协议三天后,CMB.TECH 又迎来一项实质性进展:该公司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 Fortescue Metals Group 宣布签署一份氨燃料好望角型散货船的租船协议,共同推动全球航运脱碳。
根据双方联合声明,这艘210,000载重吨的氨燃料新造船名为Mineral Ecotech,目前正在中船集团青岛北海船厂建造,预计于2026年交付后从澳大利亚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为Fortescue运输铁矿石。尽管协议金额未披露,但据Fearnley Securities透露,该合同为期三年,可再延三年,租金与市场价格挂钩,并可选择转为固定租约。
Fortescue首席执行官 Dino Otranto 表示:“我们与CMB.TECH旗下Bocimar的协议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现在就是投资氨燃料船的最佳时机。”他并呼吁航运监管者展现“魄力与领导力”,尽快带领行业摆脱传统污染燃料的依赖。
Fortescue 与 CMB.TECH 早已建立合作关系。前者在2024年便在伦敦展示了全球首艘改装完成的氨双燃料支持船 Green Pioneer,并承诺将在2030年前将旗下大灵便型船全部改装为零碳推进系统。
Alexander Saverys 在此次合作中亦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此类合作,激发绿色氨燃料生产端的投资与扩张。”
这份租船协议不止意味着氨燃料商业模式的突破,也被外界解读为中美紧张贸易背景下,全球绿色航运合作向中国制造体系倾斜的信号。Mineral Ecotech面向中国客户,是CMB.TECH在中国建造的多艘氨燃料新造船之一,未来或将复制至更多国际合作。
从“Talk”到“Do”,CMB.TECH成氨燃料时代的先行者
在多燃料航运时代开启的当口,Alexander Saverys 和 CMB.TECH 的路径颇具示范效应。他们不再徘徊于评估与等待之间,而是用订单和落地项目说话。这种“用脚投票”的信心,不仅来自对技术路径的理解,更来自对长期趋势的判断:
●绿色氨有望成为最具可行性的零碳燃料之一;
●政策、金融和供应链虽然尚不完善,但已经“可以做”;
●只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燃料路径,未来是可预期的。
正如Saverys所说:“我们不需要再多说了。合同签下去,船造出来,燃料就会上来。”在未来几年,CMB.TECH的9艘氨燃料船能否引发连锁效应?这一幕,值得整个航运业拭目以待。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