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至15日,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指导下,由辽宁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组织的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集中办公在大连举行。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副处长周巍、辽宁海事局副局长李大泽、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曾庆成出席。
期间,各领域专家走进大连海事大学和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围绕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展开交流研讨,内容涵盖 IMO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相关议题进展、国外MASS船员培养情况、智能船舶航行的发展与挑战、各单位智能船舶专题介绍 等。针对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与会专家从技术发展对船员岗位能力要求、船员职责权益维护、人才培养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李大泽副局长从国际航运、国家发展的视野和格局强调了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船员培养要服务行业转型,把握绿色低碳方向,统筹新动能培育与旧动能更新,利用我国市场和场景优势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遵循航海人才培养规律,考虑培养周期长的特点,立足航海实践,构建系统培养体系;三是在人才培养中守正创新,保持航海特色,探索智能化应用创新,推动前沿技术与航海专业融合。
曾庆成副校长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在智能航运人才培养方面已有进展,但仍需与业界专家合作,推动该领域教育和研究。同时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结合智能船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工作情况。
周巍副处长评价本次会议“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既紧跟国际发展大势及国家战略部署,又集合航海教育培训研究分委会优势,能够为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大助力。她强调,一是航海院校要加强教研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二是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智能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监管制度。三是与会领导专家无私分享,深入研究解决智能船舶船员培养难题。
智能航运
当前,智能航运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加快增长。 智能船舶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航运效率、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智能船舶船员,作为这一新兴领域的核心力量,船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智能航运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本次集中办公由辽宁海事局和大连海事大学作为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航海教育培训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组织召开,来自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集美大学,中国船级社、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天津、山东、福建、广东、长江海事局等单位的30余位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下一步,辽宁海事局将继续加强与各单位协作,推动本次会议成果转化,加强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共同攻克人才培养难题,为我国智能航运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