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半周买了40船巴西大豆!背后是贸易战阴影与市场逻辑
上周,中国大豆压榨商掀起了一轮罕见的集中采购热潮,从巴西订购了至少40船大豆,总量超过240万吨。这一操作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往年同期中极为罕见,凸显出中国大豆买家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国内压榨利润激增及中美贸易战加剧的背景下所作出的策略性调整。
“闪电下单”:趁价格回落迅速锁定供应
据彭博社援引不具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进口商在上周前半段迅速从巴西订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按照每艘船平均6万吨计算,此轮采购总量超过240万吨,几乎相当于中国月度压榨总量的三分之一。消息人士指出,这些大豆大部分将于5月至7月间交付。
本轮“闪电采购”发生在巴西大豆价格经历数月上涨后出现短暂回落之际。此前,受中美关系紧张、供应链扰动以及季节性出口因素影响,巴西大豆价格持续走高。中国买家在此时果断入场,表明其对全球市场趋势的敏锐感知与快速反应能力。
国内压榨利润回暖 提振采购动力
除国际价格因素外,中国国内市场的压榨利润回暖也是推动此次集中采购的重要原因。近期,由于市场对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担忧加剧,大豆粕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压榨利润显著改善。这种利润空间的回升,使得压榨商具备更强的进口意愿与支付能力。
贸易战升级:美豆变“高风险”资产
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大豆对中国商家的吸引力持续下滑,成为“高风险”资产。
尽管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农业进口多元化、扩大对巴西等国的采购,但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且曾长期占据中国最大供应国地位。大豆也是美国出口中国的最大宗农业产品,2023年出口额超过150亿美元,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本轮贸易战新一轮升级,使商业买家对美豆“避之不及”。虽然中国国家储备机构仍有小规模采购美豆,以维持库存安全与价格稳定,但整体而言,商业市场正迅速向巴西倾斜。
巴西地位巩固,但第四季度或存隐忧
目前,中国的主要大豆进口窗口集中在每年2月到7月间,主要依赖南美收成的巴西供应。然而,在每年第四季度,中国传统上转向新季美豆采购。若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美豆受阻,而巴西等地供应趋紧,中国可能在下半年面临一定的大豆供应缺口,压榨商需提早布局。
此外,随着巴西大豆需求飙升,其出口报价或将再次走高,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波动。业内人士预计,中国企业未来仍将维持“逢低即买”策略,密切关注南美及全球大豆价格走势。
美国大豆产业承压:“重击核心出口市场”
大豆是美国农业经济的“顶梁柱”之一。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国拥有超过50万大豆种植者,大豆行业直接支持22.3万个全职就业岗位。2023年,该行业产值达1240亿美元,超过了肯尼亚或保加利亚的整个国民经济体量。
然而,美国大豆行业对出口高度依赖。出口量占总产量一半以上,2023年出口总值达270亿美元,其中超过150亿美元出口至中国,欧盟国家如德国、西班牙和荷兰亦为重要买家。特朗普政府此次的关税政策已令中欧两个最大市场深感不安,成为全球多方批评的焦点。
随着中国大豆采购向巴西加速倾斜,美国大豆面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的严峻挑战。若贸易战长期化,不仅美国农户将承受重大损失,中美之间的农业互信也将遭到进一步侵蚀。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