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航运理事会(WSC)发布了《2025年集装箱海上丢失报告》,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损数量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但整体安全水平仍保持在历史较好水平。红海地缘政治危机引发的航线调整,成为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推手。
0.0002%,微乎其微的损失率背后
2024年,全球约2.5亿个集装箱中有576个在海上丢失,损失率仅为0.0002%。这一数字虽然较2023年的221个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过去十年1274个的年均损失水平。0.0002%这一比例在全球航运中微乎其微。2022-2024年期间损失集装箱的滚动平均值为489个,相比上一报告周期(2021-2023年)的1061个显著下降,降幅超过50%。尽管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集装箱海上安全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回顾历史数据,2013年曾出现5,578个集装箱丢失的极端情况,主要是MOL Comfort轮断船导致的全损事故,使得集装箱损失量暴涨;2020年和2021年也分别出现了一年内损失3,924个和2,301个的高峰。相比之下,2024年的波动更多是特殊外部环境造成的短期现象。
红海危机催生危险的好望角航线
2024年集装箱损失的显著特点是地理分布的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源于红海地区持续的安全威胁。红海危机迫使大量船舶改道绕行好望角,经由好望角的船舶过境量较2023年激增了191%。这一航线调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安全挑战。
好望角地区长期以恶劣的海况条件而闻名,多种天气系统在此交汇,形成了不可预测的海上风浪。南非海事安全局报告显示,2024年约有200个集装箱在好望角附近海域丢失,占当年全年集装箱总损失的35%。其中包括三起较大规模的单独事件,分别导致44个、46个和99个集装箱丢失。
历史数据揭示了积极趋势
回顾WSC追踪的17年数据,集装箱海上损失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2013年曾出现5578个集装箱丢失的极值,主要由一起全船损失事故造成。2020年和2021年的损失数量分别为3924个和2301个。相比之下,2023年仅221个集装箱丢失,创下历史新低。2024年的576个虽有回升,但仍是过去十年中损失较少的年份之一。
连续出现的大规模集装箱损失事故促使业界启动了TopTier联合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7月启动,由荷兰海事研究所(MARIN)主导,目前项目已经结束,成果将在今年9月呈现在提交给IMO的最终报告中。
集装箱安全是共同的责任
报告中特别强调,以往将安全责任主要归咎于承运人的传统观念已经落后,集装箱安全应该是整个供应链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在当前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多方协作的安全体系才能确保从货物装箱到海上运输全程的安全管控。
●集装箱运营商负责确保箱体清洁、无害虫污染且适用于预定用途;
●托运人、装箱人和货运代理需按照CTU规范安全装载货物,并准确申报货物重量;
●港口码头和装卸作业方要根据验证毛重(VGM)、货物内容和目的地进行正确装卸和配载;
●船舶运营商则需与码头及舱位共享伙伴合作,根据收到的信息安排安全配载,监控装载情况,并按照货物系固手册(CSM)安全系固集装箱。
从技术到监管的业界努力
面对持续的安全挑战,航运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监管完善来寻求解决方案。WSC与美国国家货物局(NCB)合作开发了货物安全计划,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工具评估货物预订信息是否符合安全法规,该计划将在今年全面启动,对全球数百万集装箱预订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解决船舶火灾问题,业界正在2026年强制性IMO法规生效前,主动实施木炭运输的安全改进措施,新法规要求所有木炭货物按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规则)申报为危险品,并制定了新的处理、包装和配载要求。
此外,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从2026年1月1日起,开始强制要求全行业报告海上丢失的集装箱。作为该规定的长期倡议者,WSC对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的SOLAS公约修正案表示欢迎。Top Tier联合行业项目的最终报告也将在今年9月提交给IMO,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标准提供重要参考。
从长远来看,随着强制性报告制度的实施、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供应链责任机制的完善,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正如WSC所言,"每一个落海的集装箱都是多余的",这不仅是一个安全目标,更是整个行业持续改进的动力源泉。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